在9日举行的2018年5G承载产业发展研讨会”上,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网络技术研究部主任王光全表示,无论是哪种5G承载标准与技术,最终都离不开光模块的支持,长距离、低成本、高速率的光模块是实现5G低成本广覆盖的关键要素。
5G承载的三大场景需求
从应用场景来看,5G光模块可以分为前传、中传、回传三单场景。
从前传角度来看,需要支持25G高速接口,超低时延以及业务和速率、波长的自适应,另外还需要低功耗,最重要的还是低成本,因为前传的端口需求量非常庞大,如果没有低成本,适应不了网络建设的需要。
从中传角度来看,运营商需要考虑其可扩展性,要考虑当前的速率和未来业务的发展,还有就是池组化,WDM系统下沉到宏基站,但是不同场景集中化程度不同,很难一概而论。
从回传角度来看,大容量的回传网络需求开始出现,WDM的使用成为常态,基于硅光的相干或者非相干的100G、400G以及更高速率的WDM系统将会成为未来的主流,DWDM会成为其中主流,但需要在通用性、低成本、可管理性等方面继续提升。
希望5G前传可以用10G或者25G可调谐的光收发模块,解决光纤不足引起相关问题。中传,低成本的线路速率光模块100G或者其他速率直调技术,或者10G可调,解决WDM下沉后的维护成本和业务发展问题。回传则是采用相干或者非相干的100G、400G的技术,解决高速传输的需求。
提出四点建议:低成本是关键
首先,加快25G可调谐光模块的规模产业化,从技术实现难易程度入手,先期满足10到15公里的短距需求。他认为,25G可调谐光模块在年底小规模商用应该没有什么问题。
其次,解决低成本100G光模块的问题,100G在短距或者城域网已经得到了应用,后续应该考虑如何提升传输距离,达到100公里的水平。
第三,减少光模块的种类,特别是线路的种类。
第四,光接口的选择应该和数据中心、PON接入网的情况进行结合,形成一个供应产业链,这样使整个成本能够降低。
王光全透露,10G、25G可调谐的激光器应用于移动前传,会在今年或者明年内使用。中国联通也会从7月份开始陆续进行相关产品的实验和现网验证。“这些产品我们希望都要满足工业级的,而不是简单的用商业级的。”
王光全还呼吁国内相关的产业链,特别是像运营商这样的应用单位,应该通过最近的一些事件,加大对芯片和光模块的研究和支撑力度,多多关心产业,促进产业核心技术的国产化。